《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 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被发现(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并未在秦代的焚书中烧毁),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这16篇后来亡逸了。西晋永嘉之乱后,今文《尚书》散亡。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各项活动,及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学说和思想,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越女剑》,短篇武侠小说,金庸著,现收录于《金庸作品集》中,附于《侠客行》之后。 《越女剑》前后不过一万多字,远不及其它十四大作的几十几百万字。 所以,以它为蓝本的影视剧很少,目前所知只有一个亚视版本。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越女剑》虽短,却在各个方面皆有令人称道之处,是中短篇小说中的佳品。
《连城诀》,长篇武侠小说,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最初于1963年刊载于《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送的《东南亚周刊》,书名本做《素心剑》。现收录于 《金庸作品集》中。《连城诀》描述了农家子弟狄云因为生性质朴,屡被冤枉欺骗,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看穿人世险恶,回归自然的故事。此书语言质朴生动,情节紧凑,故事感人,全书充满了一股悲愤之气,读来令人如鲠在喉。《连城诀》写世态,写人心,写至情至爱,动人心魄,远远超出了一般武侠小说的表现范畴,甚至亦非“性情”二字所能概括,可说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鸳鸯刀》著于1961年,中篇武侠小说,金庸著。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附在《雪山飞狐》之后。小说叙述江湖上盛传的鸳鸯宝刀的秘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
《碧血剑》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著于1956年,是金庸的第二部武侠小说。已经过三次修订。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本书讲的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的故事。另有电视版本和电影版本。
《倚天屠龙记》是武侠大师金庸的长篇小说,1961年所著,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时间前后跨度一百年,以元末群雄纷起、江湖动荡为广阔背景,剧情围绕两样兵器屠龙刀和倚天剑展开。第一卷叙述武当弟子张翠山卷入夺刀纷争,第二卷至第四卷叙述张翠山之子张无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争及起义军和朝廷的对抗,少年张无忌因缘际会练就一身盖世武功,以天下人叹服的武力和无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统领群雄,故事同时展现武林众豪杰的质朴豪情和形态各异的精神风貌。也曾被改编成多部电影,电视剧,游戏和漫画等同名作品。
金庸的一部武侠小说《侠客行》,初次发表于1965年,据说灵感来自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之《侠客行》,收录于《金庸作品集》中。主要叙述一个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