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的散文一如他作为乡土民众精神图腾的“红高梁系列”,是小说的藤蔓,亦是理解莫言作品的灯塔。该书辑齐了莫言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厨房里的看客》、《说说福克纳老头》、《我为什么要写<红高粱家族>》等。在散文中莫言流露了也小说同样的语言才华,并且,流露了莫言本人的幽默和智慧。还有大量散文谈及故乡高密,莫言说故乡已成为他借以理解沟通和抒写描摹整个世界的一条必经之路。
《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1985年在《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的中篇小说: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的光。泛着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
对越紫薇反击战13年以后,少校军官赵金回乡探亲,湍急的河流挡住了回家之路,却幸遇分别多年的战友,幼时的玩伴——钱英豪、郭金库......往事如烟,钱英豪天生的军人,足智多谋、英勇无比,却一枪未发成了敌人抢下的冤死的孤魂;郭金库战后复员回乡,穷困潦倒,仍沉迷于往日的军营生活......人与鬼心灵的对话展现了阴阳两界,现实与以往的不同与困惑。
那年我17岁,方碧玉22岁。我们怀揣着大队里的证明信,背着铺盖卷儿,走出了从未离开过的村庄,踏上了通往县棉花加工厂的车马大道。支部书记的疤眼儿子国忠良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我们背后。他完全有理由跟在我们背后,因为他和方碧玉订了婚。在我们那儿,定婚契约似乎比盖着大红印章的结婚证书还要重要。我不清楚国忠良的准确年龄,估计将近30岁吧。我恨这个家伙。我几乎把他看做了我的情敌。当然,这字眼既抬举了他也抬举了我自己。我用仇恨的目光斜视着这个身躯高大、俨然一座黑铁塔似的我们村的太子。他马牙、驴嘴、狮鼻,两只呆愣愣的大眼,分得很开,脸上布满了青紫的疙瘩,眼皮上有一堆紫红的疤痕,据说是生眼疖子落下的。
其实,蜀山很高是没错,但也称不上最高,昆仑凌云峰高达八千,那才是中州第一高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州大地,门派众多,其中最有名的,那就是蜀山了。有人说,天下千山万水,百壑千川,或雄伟或秀丽,灵气旺盛之处,必有洞府门派。这句话是夸张了些,但是天下门派众多,那也是事实。其中又以三山二海最为出名,为天下支柱。北昆仑、中蜀山、南衡山,是为三山;东海蓬莱、西海瀛洲,是为二海。蜀山,那又是支柱中的支柱。坐落于中州正中,连绵百里,山峦叠嶂,集雄伟与秀气于一身,这就是蜀山了。
四月里和暖的小风一缕缕地吹到他的脸上,使他的心里空空的,甜甜的,有一点儿头重脚轻的感觉,好像喝了四两老酒。杨花似雪,结休,在马路边上滚动。一群鸽子在天空中转着圈子飞翔,哨子凄凉而明亮,声声入耳。他没感到有多么深重的痛苦,眼泪却像小河,哗哗地往下流。
当代中国最具个人风格和想象力的作家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力作,一部为民请命的杰作!小说以“蒜薹事件”为经,以高羊、高马、金菊、方四叔、方四婶的生活经历为纬,深刻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农民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故事。并剖析了农村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贫乏、生存的窘迫,以及导致“方四叔车轮下惨死”、“金菊上吊自杀”种种悲剧发生的原因。
第二天凌晨太阳升起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故乡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双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双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正在心里思念着一个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