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在风雪中疾奔,雪粒纷纷扬扬,由小变大,逐渐现出六角的轮廓来。
冰凉的雪片打在她的脸上,她什么也感觉不到。
街上人流稀疏,大家看够了封后仪式的热闹,此时纷纷回家休憩。一路行来,即使有寥寥几人见了她,也只觉一道淡影晃过。
朱雀大街的左侧,便是国钦寺了,此时虽然夜色已深,却颇为热闹——寺中正在放焰口,善男信女们各个合什为礼,十分虔诚。
晨露远远瞥了一眼,见那慧明禅师身着紫金袈裟,一派宝相庄严的站在高台之上,正在宣讲佛理,她满心痛憎,哪有心思去管,正要转身而去,却听身后有人低宣佛号道:“施主身上怨愤缠绕,郁积与心,只怕于己不利。”
她诧异回身,但见一位老僧身着白旧僧袍,双目炯炯,面相清奇已极。
“与己不利?”
她冷笑着低喃,回道:“上苍不仁,为善无福,做恶不罚,人皆负我,不得一日畅快……这样的日子,就算苟活百年,又有什么意味?”
“施主差矣,俗世中所谓“人在做,天在看,话虽俚鄙,却一语中的——就是施主您自己,若没有之前的广大福缘,又哪能逆转阴阳?”
晨露悚然一惊,急问道:“你到底是谁?”
“一介比丘,无足挂齿。”
“上天让我重生,却仍是难挽旧时——那些罪魁祸首,一个个都遁入黄泉,而我真正在意的,却永远咫尺天涯!”
“施主如何看我佛门的忍恕之道?”
“修行之人与人为善,遁出红尘外,当然如此。”
“此言差矣,佛菩萨亦有金刚怒目之相,不除恶,又何来善?我佛以真经渡化世人,又何来愚忍之道?”
老僧微笑着叹道:“只因恨由心生,欲伤人,先伤己——对方既然与你有所嫌怨,当然希望你不利,你遵他心意,任由恨意腐蚀灵窍,岂不是愚不可及?”
“这道理我也懂,只是我心中忧恨绵长,不可断绝,又要如何放下呢?”
老僧双眉微颤,突然大喝一声,天地间,只听那一声“咄”音——
“汝心在何处?来,吾为汝安之!”(注)
晨露耳边嗡嗡作响,她一时茫然,心在胸腔中剧烈地跳动,仿佛在回应老僧的一声。
不知过了多久,好似千万年,又好似只是一瞬,她才缓缓抬头——
“佛家当头棒喝,果然名不虚传……”
她轻叹一声,似怅然,似开释,转身即走。
她步履如云,所以没有听到身后慧明禅师的惊叫——
“太师叔,您怎么出来了……”
那老僧望着她飞奔的身影,并不回答慧明的呼喊,居然露出了一道神秘的笑容,顽皮而冷峻——
“我佛虽然慈悲,却也有阿鼻地狱为作恶者而设,这位女施主的一些故人,大约会在那里吧……”
……
转眼时光飞逝,宫中的日子平淡乏味,却又内含惊心动魄。
封后那晚的一场惊变,让乾清宫的主殿被破坏殆尽,皇帝一一切讳莫如深,只是吩咐人修整了事。
年轻有为的兵部堂官裴桢,于那一夜在自己府邸饮药自尽,幸好仆从发现得早,才险险救下。
他的遗书只有八个字:已报君父,却负恩人。
皇帝闻后,将他唤入内廷嘱咐良久,裴桢泪流满面而出,此后鞠躬尽瘁,为民直言,朝野口碑绝佳。
那一片前朝废墟中,废弃多年的宸宫不复往日的空寂,而是聚集了许多宫人仆役。当西厢被挖地三尺后,皇帝终于亲眼看到了一具白骨。
他不顾众人劝阻,亲自跳下坑中,小心翼翼的抱起那具残缺娇小的尸骨,泪水终于流了下来。
“母亲……”
他喃喃道,生平第一次在人前哭泣。
直到泪尽,他才慢慢抬头,扫视着眼前这寂寞空庭——
“这里……就是宸宫吗?”
他想起那清冽出尘的女子,一时竟无法想象,这便是父皇和她恩爱缱绻,反目成仇的宿命之地。
鲛绡尘染,朱红尽颓,这天地间的宝意辉煌,到头来,不过委于尘埃,与谁尽说?
十二月初六,皇帝以太后之礼将生母下葬,陵墓简素肃穆,却与先帝的陵寝毫不相连。
“母亲在天之灵,想必也不愿跟父皇扯上干系吧!”
他对着瞿云淡淡道,后者见他眼中的悲恸,一时亦是叹息不已。
十二月十日,在一个白雪飘飞的夜晚,梅妃为他诞下一名皇子,随即撒手人寰,香消玉陨。
皇帝那一夜,直直立在殿外,任凭风雪将他全身覆盖,却也不动不语。
亲自抱过那满身血污的婴孩,他静静谛听着殿中的哭声,轻叹道:“都走了……”
这一刻,他伫立阶前,仿若一座雕像一般。
整个冬季,宫中都是异常沉寂,皇帝虽然如常处理政务,却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热情,眼角沾染了风霜和淡淡疲倦,一眼望去,只让人生出无限苍茫。
十二月十,边关传来警讯,忽律可汗终于逝去,临终竟然只将本族族长之位传给幼子,至于草原共主的大位,他的遗言是——
“最强者居之!”
这一句雷霆万钧,鞑靼众部顿时蠢蠢欲动,欲以武勇夺得至高位,中原顿时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皇帝不顾重臣劝阻,御驾亲征,临行前,更有托付幼子等不祥之语,众皆觫然。
这一场鏖战延绵月余,天公亦是不做美,雨雪不停,中原将士不适气候,苦战之下,仍是胶着。
此时皇帝身先士卒,将士们无不敬佩,却也埋下了种种安全隐患。
当飞舞的箭石如雨一般倾泻时,皇帝眼中一丝害怕也无,只是平静地闭上眼,近乎解脱。
他没有等来预料的痛苦,愕然睁眼,只见塞上千里冰原之中,一骑远驰而去,近处的敌军皆双目圆睁,死于当场。
这一拖延,援军终于到来,众人将皇帝围个水泄不通,他却疯了似的挣脱了,狠命策马追去。
“晨露!!你回来!”
仿佛听见他的嘶喊,白衣人微微回头,却终于掉转马头离去。
……
艰难鏖战之后,终于在冬尽时大胜而归,皇帝面对谀词如潮,一时兴味索然,他谢绝了贺宴,只是紧闭殿门,枯坐其中。
恍惚间,他好似看到晨露白衣胜雪,缓缓而来,手中持一枝红梅,望之如天人降临——
“梅花开得真美……”
她微笑道,笑容毫无阴霾,只见一片清新明丽。
她伸出手,皇帝迟疑着,却终于欣喜若狂的接过。
“跟我一起去看花吧!”
她的手,冰凉透骨,皇帝一个激灵,蓦然惊醒,这才发现自己迷迷糊糊睡了过去,那份凉意,竟是窗子半启,将御案吹得冰凉所致。
他的心,顿时由欣喜跌入冰窖之中,极端的绝望,让他心灰如死。
等等!
窗子开着?!
他仿佛被什么烫着了,跳起身来,如孩童一般疯癫的跑到窗前,果然有一道独特的、白梅一般的清新体香——
他颤抖着手,从窗棂上拔下那支羽翎,取下薄薄一张信笺——
飞扬清逸的字迹一如从前,却多了几分沉稳内敛:
“闻道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一月廿日初晨,与君共游云海。”
她真的邀我春日赏花……!
皇帝这一瞬近乎狂喜不能自已,仿佛怕这信笺飞走,他紧紧攥着,唇边却是露出了久违的畅快笑容。
这一刻,他只觉宁静喜乐,心绪开阔,这一生,别无所求了。
一阵清风吹入,已不复方才的冰凉,而是稍稍带上了春日的微暖——
春天,终于来了……
注:《传灯录》中,菩提达摩的大弟子慧可求法,达摩道:“除非天上下红雪,方可收汝为徒”。慧可立于雪地之中举刀断臂,鲜血染红了白雪。但他俗尘终究未了,有一日忽然对达摩道:“和尚,吾心不安!”达摩说道:“汝心在何处?来,吾为汝安之!”
番外
番外1
风雪夜归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冰雪漫天的除岁之日,即使我并无茅屋寒榻之忧,也愿与你,携手同衾,抛却前尘。
——清敏。
已是日暮时分,冰雪将窗纸都映得莹亮,清敏站起身,从楼阁顶端下望。
街上雪色初霁,仍是白芒芒一片,行人并不很多,三三两两,手里都提着置办的年货,急匆匆往家赶。各街各户的窗中,倒是透出了灯烛光芒,星星点点,琐碎,然而温馨。
她伸出手,把窗推开,一阵清冷的空气,夹杂着炮仗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远处,依稀传来孩童的欢闹童谣——
新年来到,瓜果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清敏凝神听着,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眉宇间,一片温柔伤感。
幼时,她曾经偷偷遛出宫,那时,便在街市之上,听过这首歌谣。
这歌谣声声,宛如昨日,谁又曾想到,此间,已经隔了二十六载?
她轻轻叹息着,望着楼下,从“翠色楼”中沽酒而回的人流,心中无限惆怅——
这半生岁月,颠沛流离,悲欢与离合,早已经过无数,羁旅塞外,淹留京城,却总是无法习惯,除岁之时,独自一人。
若是萱敏还活着,还陪伴在身边,那么,什么样森罗地狱,她也毫不惧怕。
可是,二十五年前,她就已经,被那诡谲深宫吞噬,再也不曾出现。
二十五年了呵……
她拿起铜镜,端详着自己的容颜,即使秀丽依旧,眼角也有了几条细纹——岁月如斯,她早已不是那位,有着娇艳芳容,冠盖京华的清敏帝姬了。
她心下苦笑,却是透过镜面,继续端详着。
若是萱敏还活在世上,是否,也长成了这模样?
她想起孪生妹妹,那纯真可爱的笑脸,不由心下剧痛,纤纤十指,用力握住,几乎要将掌心刺穿。
窗外吹来了寒冷的北风,楼下的歌姬,一曲正是婉转——
长相思,在长安,
美人如花隔云端……
这盛世华音,本是裂石破晓般的绝佳,奈何酒客寥寥,唱到最后,竟平空增添了几分哀惋凄清。
她听得这旧时宫中之曲,想起十二岁时,与妹妹一起偷看新科状元的情形,不禁潸然泪下。
风越发大了,吹得满室萧索,天际慢慢阴暗下来,渐渐的,竟又飘起了雪。
洁白的雪花飘舞,远处的城墙,都蒙上了一层雪绒,不复平日的庄严肃穆。
清抿怔怔望着,只觉得万古一悲,这幽幽天地间,只留有自己一人,茕茕孑立。
这大雪茫茫,以幕天席地之势,掩盖了城墙,遮蔽了京城……
就犹如,那胜者写就的丹青史书,以淋漓浓黑的墨汁,遮盖了一切,又有多少惊才绝艳的人物,被这墨黑抹去?
她又想起了另一位,年纪相仿的女子。
她,生就天人之姿,即使命运多舛,也从不折服;
她,剑如人外飞仙,人若昙花命薄,留在这世间的,只是那晶莹粲美的回眸一笑——
“等着我,我定将你们救回!”
那一次,她与鞑靼王子的赌约,以和局告终,两姐妹虽没有得以释放,却在王帐下生活了七年,其间,衣食无忧。
看着那些受辱而死的中原女子,她们两姐妹,无数次生出感激,和庆幸!
直到七年后,忽律王子将她们唤来,双目通红,悲恸不能自已,她们才知道,曾一剑破敌,九退鞑靼的林宸,已经,不在这世上了。
她被自己的夫君,以一杯“牵机”,送入了黄泉幽冥。
……
雪继续下着,将天地都要淹没,清敏忽然感到茫然……
林宸走了,妹妹走了,任是何等英雄豪杰,如花美眷,都一一湮没在这万丈红尘之中,这尘世,又有何等羁绊?
她就这样静静坐着,任由寒风肆虐,只觉得心间一阵虚无空茫。
直到一阵脚步声,噔噔上楼,她才恍然惊醒——
“是你!!”
几乎是不可置信的,惊喜已极的欢呼。
“是我!”
男子四十上下,仍是儒雅俊逸,两鬓微霜,更见英气。
“宫中仍是夜宴不休……”
几乎是厌恶的,他淡淡道。
“我实在看不得林媛那雍容高华的模样,找个借口就溜了出来。”
男子露出少年一般的调皮笑容——
“怕你一个人,冷清清的又胡思乱想。”
清敏凝望着他,不知从哪里生出勇气,伸出手臂,紧紧的抱住了他——
“留下……陪我……”
晚来天欲雪,这一室,却满是春色。
清敏紧紧抱住瞿云,凝望着他熟睡的神情,轻轻的,笑了起来。
莫名的,她想起一句诗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你,可不就是我所等待的,风雪夜归人吗?
这冰雪漫天的除岁之日,即使我并无茅屋寒榻之忧,也愿与你,携手同衾,抛却前尘。
不管这世上,是何等的黯淡绝望,让人伤心欲狂,只要有你一日,我便愿意和你一起,在这绝望尘埃里仰望着,期盼着,总有一日,繁花盛开,春光明媚。
她甜蜜地笑了,仍是不脱哀伤,却别有一种美丽。
两人紧紧相拥,无一丝间隙,仿佛都沉浸在,香甜幻梦之中。
此时,他们谁也没想到,开春过后,因为一个小宫女的死亡,一个二十多年前的故人,将会重现人间。
那时候,风云再起,战况诡谲,这甜蜜温馨的一幕,却是不知,何日能够重现。
番外2
元旭
昨夜小寐,忽疑君到,却是琉璃火,未央天。(注)
——元旭
元旭从梦中醒来时,映入眼帘的仍是天顶明黄色的五彩龙纹。
他叹息一声,惊动了一旁的李禄,他连忙上前,笑问道:“万岁今日起得早……”
“夜不成寐,不过平白睁眼罢了……”
他淡淡说着,眼中无限寂寥,因着这一份淡漠的闲适,越发让人心中发寒。
李禄偷瞥着皇帝青白的面色,又禁不住多看了眼那眼下的青肿,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战,心中浮上了“命不久矣”四字。
元旭却浑然不觉,他由李禄伺候着用青盐漱口,又穿了玄色常服,戴了玉冠,便到御花园中散心。
此时已是深秋之时,满园花木都凋落一地,那些姹紫嫣红的花瓣委地,有些仍鲜艳晶莹,有些却已枯黄腐朽,再不复平日的风光。
厚厚的黄叶在风中飞旋,李禄见皇帝面色不豫,试探着笑道:“这些混帐行子真不省心,满地的落叶居然不扫……”
“秋日本该叶落,哪里是人力可以尽扫的。”
元旭轻轻说道,听不出什么喜怒,李禄碰了个软钉子,越发小心地问道:“万岁可要在此赏景,不如铺个软毡,再热些酒来?”
元旭点头应允,李禄连忙唤人去取,自己又忙不叠地铺好软毡,从食盒中取出双鹤银壶,在杯中斟了七八分,小心奉上。
元旭接过玉杯,琥珀色的酒液泛起点点涟漪,依稀照出的他的面容。
不用看,便可知道是什么模样……
他苦笑着,想起那日在琉璃镜中看到的自己——双颊凹陷,面色灰黄,如电的明眸也泛起重重血丝。
状若骷髅啊……
他又是微微一笑,正要一饮而尽,却听不远处有人声喧嚣,好似有女子声气在高声叱骂。
他瞥了一眼,李禄却心领神会,匆匆去探视,不到半刻便回转而来,身后跟了一位宫女,粉面上带了严霜。
到得御前,元旭问起缘由,她只是低低道:“他们要到废宫中去探险……”
元旭的眼,因这一句而生出诡谲火光来,他含着微笑,温言问道:“那你为何要阻止呢?”
“因为那里,有了不得的东西!”
她再也忍耐不住,低声泣道:“一位风华正好的女子,在那里悄然死去——这宫中简直是吃人的地方,我再也耐不住了!”
“轰”的一声,元旭全身的血液都几乎要喷涌而出,他忍住太阳穴的抽痛,笑意越发加深——
“你说……”
……
“你是说,朕的太子并非皇后所生。”
看着眼前宫女婆娑的泪颜,元旭的声音漫然无怒,眼中的火焰逐渐消散,仿佛满含着疲惫与厌烦的沙砾,又好似僵脆的琴弦,下一刻便会崩裂尽碎,消于虚空。
那宫女被他的冷漠而惊吓到,张着一张檀口,怒道:“皇上难道不想还萱敏帝姬一个公道吗?太子虽小,也是国之储君——”
“正因为他是国之储君,朕才不想让他白白送命——死者已亦,生者却还有大把的青春岁月呢!”
那宫女却也倔强,站起身来冷笑道:“原来这就是圣君风范,纵妻行凶,懦弱无能。这样的皇上,当起来惬意吗?!”
她头一扭,转身不顾而去。
元旭止住李禄的怒喝,轻声道:“你也觉得朕很忍心,是吗?”
“皇上……”
李禄一时惶恐,正要跪下,却被元旭止住了——
“等过几日,你便把这宫女收为‘对食’,给她派个轻松的活,尽量保全住她。”
“皇上?!”
“你必定是在想,朕既然如此冷漠,又何必要救她?”
元旭的声音晦涩,笑意越发诡谲——
“朕要给儿子留个活的凭证才是……”
他声音居然带上了诡异的欣悦——
“这世上,多是的认贼作父,娶妖为妻的,朕的儿子,可不能再认错了母亲!”
……
回到乾清宫中,才是正午十分,用膳过后,天色越发晦暗,窗外飞沙走石,扣击着窗棂。
元旭这几日的精神略好了些,他接过案前的奏折,托腮看了起来。
“妙!”
他眼中闪着奇妙的光芒,看了看黄绫封面,轻声念了出来——
“周浚……这倒是个聪明人。”
“古人云汉书可以下酒,当浮一大白,如今我却是想与这年轻人彻夜痛饮!”
李禄大吃一惊,上前委婉劝道:“皇上,太医说……”
“朕知道,所以朕只是想想而已——我这条命,剩下没几天了,得省着点用。”
李禄身上一颤,正想婉言劝解,元旭不在意的摆手道:“朕还没糊涂到需要你来哄骗的地步。”
他拿起奏折又看了一回,吩咐道:“宣这年轻人觐见。”
“皇上,此人地位低微,单独觐见不合宫中规矩。”
“你是要提醒朕,把这条规矩给改了吗?”
李禄一时无言,俯首后默默而出。
……
不觉已是掌灯时分,周浚叩拜后告退,只剩下元旭对着残乱的棋盘,轻轻微笑。
“真是个妙人……”
他低喃道,想起周浚方才的言语,不禁笑着重复道:“君为汉武,我为卫霍,君为楚王,我不为屈子……真是妙人妙语啊!”
李禄听着这大逆不道的言语,只觉得胆战心惊,他低声问道:“要不要奴才去……”
“你真是无趣,这样一个妙人若是没了,鞑靼人便要欣喜若狂,而皇后日后就要百无聊赖了!”
元旭想着这些场景,简直乐不可支,他大笑着,直到呛着,才任由李禄给他捶背。
“朕没几日好活了……布下这些棋子,也不算什么丰功伟绩……”
昏暗瞑迷间,李禄只听皇帝的声音飘忽,那萧索孤寂的身影仿佛不是肉身,而是灵魂的碎片,正在一点一滴地消融。
……
夜来无事,皇帝仍是早早睡去,到了二更的时候,李禄正有些迷糊,却听殿中一阵剧烈咳嗽声。
他连忙奔入,却见皇帝挣扎着歪起,龙榻上一片鲜血狼藉,还有一些血沫,正从他唇边不断流出。
“快来人哪!!”
他尖利的声音,在乾清宫中回响。
太医急急被唤来,皇帝却陷入了短暂的昏迷,他稍微有些清醒,就单独唤来了李禄——
“你去唤几位皇子都过来。”
他声音微弱,双目却仍是清明,“先去唤静王吧,他那里近。”
李禄本就是玲珑剔透之人,心中顿时雪亮,两刻后,他便引了静王进来了。
静王只有八岁大,仍是顽劣妄为,他母妃两年前仙逝后,越发无人管教,变得放荡怪诞起来,皇帝待要痛责他,皇后便啼哭不止,道是堂妹尸骨未寒,怎好让这孩子受什么委屈,于是总是不了了之。
元旭平日里见他,总没个好眼色,如此躺在榻上,却是牵了他的手抚摸道:“几个儿子里,还算你最为清醒……”
静王那招牌式的惫懒神情在瞬间消散了,小小的孩童,眼中居然慢慢生出光来——
“父皇,你既然知道那妖妇——”
“你未免把父皇我看得太厉害了。”
元旭平静微笑道:“她目前羽翼已成,又有外戚襄助,已是尾大难掉了!”
“父皇早日康复,儿子定能助你一臂之力!”
静王眼中光芒坚毅,咬牙道。
“我看不见那日了……”
元旭唏嘘道,看着儿子惊骇不信的脸,他微笑加深,道:“我活不过今晚了!”
“啪”的一声,灯芯暴灿生花,突如其来的明亮中,静王见父亲面色灰白,双颊凹陷,哪还有当年的风范?
听人言道,景乐之乱时,元旭于乱世中力挽狂澜,叱咤万军,登基之日,他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英武宛如神祗,如今才过了十余年,怎么竟成了如此光景?!
“这都是忧愁的!”
静王咬牙怒道,想起那“妖妇”,睚眦欲裂。
“她还没那个本事呢……”
元旭幽幽而叹,“我是在为另一个人,夜不能寐……”
他看着静王,一字一句道:“孩子,你听着,我将暗中的力量给你大半……”
其余皇子赶到时,静王正在外间跪候,他住得近,是以谁都没有疑心。
元旭见这几人时,却是意味索然,寥寥几句后,便示意他们出去。
他看着走在最后稳重内敛的身影,不禁喊了一声:“祈儿——”
太子愕然回身,元旭却不愿多说,只是挥手命他离去。
殿中又是一片死寂,元旭想起方才所说,低喃道:“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
另一个女子……
那个执手结发,永结同心的女子……
昨夜小寐,忽疑君到,却是琉璃火,未央天。
元旭发出一阵猛烈的咳嗽声,笑意化为凄清,却更添了几分宁静——
小宸,且等着我……若是百年不够,我就用千年来向你赔罪;无论油锅还是刀山,只要你能解恨,我愿意一一试过……
他神智逐渐迷糊,眼前人的呼喊逐渐远去,心中隐隐泛起喜乐和解脱——
我最后布下的棋子,无论是林媛还是忽律,怕都是要焦头烂额好一阵了。
他正要晕厥,只听殿中一阵清脆女音,雍容而冷厉——
“皇上!”
仿佛是在命令似的……
元旭心中冷笑,不知从哪生出另一道力量,蓦然睁眼道:“我还没死!”
“皇上善宜珍重,您的龙体要紧——”
元旭再也忍耐不住,勃然作色地冷笑道:“朕这次如你的意了!”
他唇边泛起桀骜的冷笑,依稀可见当年的风姿——
“朕百年后,军国大事任由你处置。”
不去看她得意的神情,他继续道:“朕命短数暂,而你却是长寿之象——朕大行之后,你便不要再惊扰我了,朕早有旨意,下葬后陵墓立即封闭。”
半晌无声,正当他以为皇后已经离去时,只听林媛曼声笑道:“皇上还在那陵墓中藏了某人的尸骨,等着共葬吧?!”
“是又如何,她是朕的元后,虽然不诸史册,却永远是我的原配,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林媛闻言丝毫不怒,笑声越发欢畅——
“臣妾当然不敢跟她争这个位置——不过,有一件事,您到现在还蒙在鼓里,仍是个懵懂呢!”
“是惠妃的事情吗?”
元旭回以冷笑道:“虽然你将她除去,可朕的遗旨却始终没有寻得,对不对?”
林媛笑容微滞,却仍是笑道:“林惠不过是一只过河小卒,无足挂齿……我想问皇上一句,您自从以牵机赐死林宸后,可曾再进过宸宫?”
“……”
元旭无言,他咳嗽着,沉痛而焦灼道:“朕误信谗言,将她害死,夙夜以来都不得安宁,只能到九泉之下再向她赔罪了!”
“恐怕你没这个机会了!”
林媛悠然冷笑道,一字一句宛如万千刀剑,刺入他的心中——
“你再没敢回宸宫去,却不知那里已经给我遍布符咒——那是龙壶山的玉虚真人所画,有那些东西镇压着,林宸千万年也别想从冥焰中脱身,你就是去了黄泉,也休想见她一面!”
“不……”
撕心裂肺的低喊在殿中响起,元旭大口吐着血,眼神怨毒欲狂——
林媛的声音越发轻柔、甜蜜,“皇上就算拿那尸骨同葬,也不过是一堆腐骨而已,你与你的元后,上穷碧落下黄泉,都休想重逢了!!!”
元旭终于晕厥而去。
恍惚间,他好似看见林宸白衣胜雪,手持莲花而来——
她微笑着伸出手,任由他紧紧挽住……
元旭朝空中抓去,只感到一殿冰冷,他最后睁开眼,只看到林媛温婉浅笑的面容——
元旭圆睁着眼,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殿外三更鼓响,哭喊声大作,却是谁也不曾注意,这位叱咤风云的开国之君,死也不能瞑目!
昨夜小寐,忽疑君到,却是琉璃火,未央天——
我到最后,都没有见着你呵……
注:出自菖蒲《谢长留》
番外3
归长天
如果当初,是我接住了你,这一切,是否会不同呢?
已是秋深时分,草原上却是一片忙碌,以浩大华丽的王帐为中心,周围团团簇拥的大小帐篷,有如一朵朵洁白的云絮。
这云絮围拢着王帐,仿若一座生机勃勃的流动城市,又似一道奔涌的铁骑洪流,金鞭所指,便能所向披靡。
王帐之中,却无往日的肃穆宁静,忽律躺在雪白的虎皮褥子上,神志已然模糊,周围姬妾和近臣们低声哭泣着,却也唤不醒这位叱咤草原和大漠的强者。
忽律的面色苍白,瘦得已是脱了形,他昏睡着,时而陷入无声的梦魇之中。
那些梦魇光怪陆离,几十载飞光流转,道尽了戎马艰险,英雄壮举,最后纷纷湮灭,出现在眼前的,是京师城楼上,那翩然坠落的纤瘦身影……
青丝如瀑地散落,雪白晶莹的面庞浸润在晨曦,耀目绝丽——那是世上什么言语也无法形容的倾国容颜。
她明眸如镜,灼然生辉,衣袂如云地坠下城墙,眼中倒映的,却是清冽如雪的恨意。
那恨意的眸光在眼前飞旋扩大,忽律觉得整颗心都仿佛漏跳了一拍,剧烈的绞痛让他呻吟一声,缓缓醒转。
“可汗!”
“我的安答……”
声音不一的惊呼声在床头响起,他费力地睁眼,却见人影憧憧,都瞪大了眼看着自己。
“还死不了!”
忽律微微轻喘,胸前创口火灼一般的剧痛,他接过侍从递来的茶水饮下,面色也略见微红。
“可汗今日精神不错!”
右谷蟊王在床前细细端详着他,满面尽是欣慰之色。
忽律微微一笑,英挺的唇角勾起一个微嘲的弧度,却仍是含笑答道:“突然觉得身上有了些力气!”
话虽如此,他心中却是雪亮,“回光返照”这四个字从心中一闪即逝,再也没有留下半点涟漪。
左谷蟊王也在一旁抚着胡髯呵呵大笑,“我千里迢迢从汉地请来的名医总算有了些用处。”
忽律听着他隐晦的表功,仍是笑道:“我的兄弟,让你费心了!”
他看着面前众人,终于看定了自己的幼子——八岁的路琦。
他一双大眼如黑玛瑙一般,正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
“路琦我的儿,你先留下。”
忽律做了个散去的手势,于是其余人立即散去,王帐中只剩下父子二人。
“长生天即将把我召回,今日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忽律长叹一声,又道:“我王家的夙愿,便是将中原的锦绣河山尽握手中,可惜,我看不到那一日了!”
路琦闻听此言,眼中蓄满了泪水,却死死地咬紧牙关,怎么也不让落下——
“父汗,我以黄金贵族的热血发誓,我终有一日会做到的!”
他手虽短小,却牢牢攥住了榻上的虎皮,几乎将它揉碎。
“好孩子,好志向!”
忽律大笑,却又发出一阵强烈的咳嗽,过了半刻,他抬起头,目光竟是前所未有的明亮,看得路琦心中一紧。
“我的儿,人的志向有如那雪山上的神莲,虽然永存心中,却也不是伸手可及的!”
他望定了儿子,声音轻而坚定,“我的孩子,你听着……”
帐中寂静,只听一个声音铮铮然有如刀锋。
“我这一死,你还小,帐下事务,两位谷蟊王定会多加费心!”
忽律的微笑犀利而冷峻,在“费心”二字上加了重音,带些说不出的异样。
“还有十二部的族长,他们也不会看着你来执掌王帐的!”
路琦悚然一惊,虽然年幼,却也机智,听着这弦外之音,已经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父汗!”
“你记住,无论局势如何,都要牢牢把握住我们这一族!其余人……不必费心!”
他咳嗽着,唇边渐渐滴下鲜血,肺里灼痛更甚。
“伟大的铁木真,也是父亲的部将离散,他长大成人后,一一吸引部族来附,你也当如此!”
“至于两位谷蟊王……我会让他们带麾下人马自立!”
忽律料想着那两人得遂心愿的开怀,唇边冷笑更甚,“他们一旦独立,会与十二族的首领争这共主可汗之名,你随他们便是!”
路琦不禁失声道:“可汗之位向来出自我们这一支,他们虽有异心,也不敢公然……”
“草原以力为尊,再多的虚名也比不上刀剑……我尸骨未寒,他们当然不敢,你若要继承这可汗之位,定会顺当。可他们会把你当作傀儡……中原历史上有个汉献帝,被权臣挟持着号令诸侯,那滋味好受吗?”
路琦简直有如醍醐灌顶,他猛一激灵,瞬间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我明白了,父汗!”
“军师和几位臣子都会细心辅佐你,今后的路,就只剩你一人了……”
忽律抚摸着他的头顶,眼圈也微微泛红,这雄才大略的草原霸主,在这一刻也不过是个普通的父亲。
路琦忍耐不住,眼泪终于落下,“世上众生繁多,长生天却为何要召您而去?”
“汉人有句话,叫人生无不散的筵席……我这一走,虽然布置周全,却还是放心不下你……”
忽律替他整了整衣衫,又将他胸前玉佩的穗子捋好,反复抚摸着,感受指间的温润,“这是你母亲留下的……”
他想起路琦的生母,那是个温柔羞怯的中原女子。
与林宸的倾国倾城相比,她的姿容只算娟秀,若说前者是皎洁高华的一轮明月,后者便是隐没苍穹的闪烁小星。
忽律也有姬妾多人,却只生了穆那与路琦两子,这女子非我族类,不免遭到其他妃妾的排挤陷害。在路琦四岁时,她饮的茶水中被下了剧毒,一夜便香销玉殒。
忽律想起她临死前眼中含着泪,怯怯地望着他,口中只念着路琦的名字,那一幕,至今仍让他心痛。
“我对不起你的母亲……她被人从中原掳来,献于我阙前,我本该让她跟家人团聚,却眷恋她的温柔,将她生生留下,结果却是如此!”
他低低说着,抚摸着玉上的纹路,指着那中间一个“茵”字,“这便是你母亲的闺名了!”
路琦哽咽着,泪落成串,忽律怒道:“男儿大丈夫,只流血,不流泪,再哭哭啼啼,你便不是我的儿子!”
他望着儿子,只觉得有千言万语要叮嘱,全身却是软绵绵的,再使不出力来。
他知道大限已到,于是嘶声道:“你先出去,请各位都进来。”
众人涌入帐中,只见忽律面若金纸,已坐倒在榻上。
左谷蟊王终究忍耐不住,凑前低声道:“可汗……”
忽律睁开眼,眼中的凛然之威让他禁不住倒退了一步,他嗫嚅着,还是问出了口,“可汗身后,传位于何人?”
众人顿时发出一阵低哗,有人面露不忿,正想斥他明知故问,心怀不轨,却听忽律咬着牙,用尽了全身力气,一字一句道:“给——最、强、者!”
在众人的喧哗声中,他视线逐渐模糊,望着其中几人眼中的得意,他的唇边勾起一抹安然的微笑。
你们暂且染指这王帐吧……我的儿子,定会是这草原最强的王者!
名震草原,声摄天下的鞑靼可汗,十二部族的共主忽律,在这之后便陷入更深的昏迷,当夜咳血三升,气息奄奄。
至此,最后一位景乐年间的传奇人物,也如风中残烛,命悬一线。
天明后,人们发现可汗已经逝去,在收拾尸体时,有人在枕下拿起了一方绣帕。
“奇怪,这是汉人的东西,怎么会落在这儿?”
那绣帕只有简单的图案,却仍是歪歪斜斜,好似完全不通女红之人所绣,缎面虽白,历经多年,早已泛黄变松。
众人诧异之下,却无人知晓,那是三十年前,攻破京城时,忽律从城墙上捉住的唯一物件。
如果当初,是我接住了你,这一切,是否会不同呢?
王帐寂静,只有远处的风雪呼啸,风声中,有歌手唱起了临别之曲:
劈开雪山行走疾,
步态威武似雄狮;
我王远征中原时,
勇冠天下无人敌。
长剑出鞘锋芒厉,
锐利如何看今朝。
看今朝,英雄金甲归长天。
番外4
恨蹉跎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我们蹉跎了这么久,无论如何,都要寻回我们的幸福了,即使父亲反对,也在所不惜。
天色已晚,周浚的营帐中,却是灯火通明。
“大将军,京中终于有了消息!”
副将面露焦急,将京中的密报递到周浚的手中。
“有人扣下了公文,我们的三千人马根本准备不及!”
周浚接到手,略一展看,道:“也就是说,晨妃失败了?”
声音并无异样,副将却心中一凛,硬着头皮站直了,“是!”
他应声道,满以为接下来便是雷霆之怒。
半晌,堂上也无人说话,直到他腰间发酸,才听到周浚低低道:“罢了!”
这一声含着遗憾,却也不如他想象中那般睚眦欲裂。
副将心中大惊:“大将军坐失良机,今后再难问鼎御座,却为何如此轻描淡写?”
“就算做了皇帝,又如何呢?”
周浚长叹一声,意兴阑珊地起身,踱到窗前。
一轮圆月隐现,在树枝间支离破碎着,发出皎洁的微光,宛如,多年前的那一夜。
茵儿,你好生在家待着,掩好了门,千万不要出去……
我晓得的……浚哥哥,你也要小心,刀剑无眼呢,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那一夜,熊熊烈焰将京城包围,鞑靼铁骑长驱直入,在横天飞焰中,城,破了,国,颓了。
那一夜,他怀着少年热血,尽忠职守,舍下青梅竹马的纤纤佳人,带着几百人回援宫中,却如螳臂当车,徒然白费。
历经艰险,他率残部回返时,等待他的,却是空室无人——他的茵儿,已被鞑靼人掳走!
恨!
几乎要将心胸尽燃的恨!
这三十年来,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在世上建立了广大功业,成为人们口中的大将军,再后来,他甚至意欲染指皇位。
可是,就算做了皇帝,又怎样呢?
周浚叹息一声,摸了摸胸前刻有“浚”字的玉佩,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本是一对的翡翠,晶莹剔透的面上,分别刻有“浚”和“茵”——这是他和她的名。
本是一对的玉,经此大难,从此天各一方,生死不知。
他家三代单传,在母亲的泣血哭求下,他才另娶了妻,生出的女儿,他便取名为周茵。
茵儿,我宁愿你仍活在世上……
苍天不仁,朝廷软弱,鞑靼人该杀,这累累怨毒,让他不择手段地攫取权力。
妻子早逝,他将女儿送入宫中,本想让她争宠惑君,却不料,入宫那日,女儿含泪摔下凤冠,绝尘而去,落在地上的,除了滚落的珠玉,竟也有一枚玉佩!
那不算什么好玉,中间却端端正正地刻了一个“青”字,看那笔迹,是他的爱将沈青无疑。
孩子们,也是以玉相赠啊……
那一刻,他铁石一般的心肠也开始隐隐作痛,可是,一切都晚了,宫中的车驾辚辚,已然走远,再也不能挽回。
再后来,当他听到女儿的死讯时,他简直不敢置信,手中的玉一松,终于,摔了个缺口!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回不过神来,虽然表面并无异样,心中的某处,却是空落落的。
我的女儿,死了。
直到某一日半夜,他从梦中醒来,一身冷汗,梦中的朗朗童音仍然回响在耳边,这一瞬,他落泪了。
梦中的女儿喊着爹爹,可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夜凉如水,这一刻,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何等的愚蠢!
人总是沉溺于过去,不肯正视现在,在仇恨的呓语中,却连未来也迷失殆尽……
即使是做了皇帝,又怎样呢?
周浚又叹了一声,情不自禁地喃喃道:“茵儿……”
只有他知道,这一声,是在喊那死于宫中,无缘再见的女儿。
“你知道吗,我的父亲,是以他青梅竹马的女子来给我命名的,小时候,母亲说起这事,就暗自哭泣呢!”
冬日的第一场大雪,将道路冻得湿滑难走,黎明时分,偌大的官道上,只有一男一女共乘一骑,缓缓前行。
那女子虽然衣着平常,眉宇间却自有一种飒爽明丽,她转头望着情郎,见他低头只顾缰绳,不禁嗔道:“你听见我说的话了吗?”
“我听到了!”
含笑搂紧了至爱,再无一丝缝隙,他至今都觉得这是美梦一场,却不愿醒来。
“我们在外间游荡了这几个月,算来风声已经平静下来了,宫中正在册后,肯定不会有什么人再疑心我还活着了!”
昔日大权在握的周贵妃,如今,却只是平凡的周茵,她望了望远方积雪的山峦,不无忧虑道:“父亲还不知道我诈死,乍一见到我,会不会大怒?”
“……”
“你倒是说句话啊!”
她狠拧了男子一把,那人吃痛,却宠溺地抬头微笑。
“我也不知道……”
“废话嘛!”
“但我知道一件事,即使他要打要杀,我都会挡在你身前——当年没能拦住他,如今,我再不会退缩!”
平实的话语,却含着无上的坚毅,周茵嗔了一句“木头”,却是眉眼都在甜笑。
往日的冷冽森寒,在这一刻,终于融解。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我们蹉跎了这么久,无论如何,都要寻回我们的幸福了,即使父亲反对,也在所不惜。”
她想起幼时父亲抱她在膝上玩耍的情形,那时春日晴和,日光照得人骨头发酥,父亲呢喃着:“将来长大了,我要替你找个好夫君……”
话犹在耳,她咬着唇,眺望远方。
“我相信,父亲一定会原谅我们的!”
此时,远方正是莽原初雪,关山如铁。
(全书完)